Search


【過年履歷也要大掃除IV:間接引導是門藝術】

過年期間的社群媒...

  • Share this:


【過年履歷也要大掃除IV:間接引導是門藝術】

過年期間的社群媒體上,有許多年後求職的相關討論,如果你也默默關注了,那麼我們來先看看你的履歷,它是不是長的像一份“職責清單”(List of Duties)。如果是,在這波年後轉職潮(履歷量爆炸期),衝動出手下,你的炮灰機率實在很高。與其未充分準備下的廣撒履歷增加面試率,還不如認真鑽研“間接引導”的技巧先。

之前提到利用“#STAR原則”找工作關鍵點,也就是拆解成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去做具體陳述。這和我們今天要談的“#間接引導”很有關係。什麼是“間接引導”?其實就是利用“語氣”來強化關鍵點。這概念有點抽象,但我的工作經驗中看過太多履歷帶來的“連鎖反應”,而不好的總多於好的。魔鬼藏在細節中,因此這邊我盡可能地寫出舉例,想先讓你體會這重要性。畢竟,不是自己經歷過的東西是無感的,而無感的東西過三天就忘記了。

------------------------------------------------------
[拉小明來舉例感受一下]

小明任職於IT行業是一個專案經理(PM),他代表公司幫助許多客戶導入資訊系統,他曾接過一個客戶不滿的任務,在這案子中,他成功帶領團隊扭轉客戶對系統、公司的不信任,順利結案,因此小明想在履歷中特別強調這項經歷。

[#微弱語氣寫法]

“A successful leader of high-performance teams that can address challenging client situations.”

1. 履歷閱讀者內心OS: 這位求職者“好像”很不錯,我先拿出來放一旁,再邊看看有沒有更好實力的求職者。
2. 面試者內心OS: 這履歷寫得很厲害,但不知道到底是做了些什麼事情,HR也沒跟我說,只好先問問看他做過些什麼專案了...「小明可以跟我聊聊你做過哪些專案嗎?」
3. 小明內心OS: 要從哪個專案先說呢,應該要表現得我有經驗吧...「我曾經負責XX公司的導入專案...負責帶領團隊,在需求訪談、分析等階段...。」
4. 面試者內心評語: 這個人有做過這些工作的經驗,是個可執行事情的人。

#被動接球:這樣的寫法仍不夠具體,也並不是每個面試者都有“面試技巧”去問出他想要的,因此小明被問到“大範圍問題”的機率是很高的,所以你沒有先有一套清楚的邏輯思路,去回答這種大範圍的問題,其實就是把自己曝露在風險中。

[#強化語氣寫法]

“Assigned as a new project leader to a client that was previously dissatisfied with our company’s services, rebuilt the project team with talented programmers, rewrote the application to the customer’s satisfaction, resulting in an extension of the contract.”

1. 履歷閱讀者內心OS: 這求職者看起來有可靠的相關經驗,先轉寄給用人主管看看。
2. 面試者內心OS: HR有初步提到這求職者的人格特質可以找方法處理刁鑽的客戶,來測試看看他是不是真的這麼有料...「小明,可以請你介紹一下履歷提到的那個專案,還有你怎麼帶領團隊面對不滿的客戶?」
3. 小明內心OS: 呼!太好了,這問題是我最擅長、自信的部分...「當時這個專案其實是,而我平時就觀察到其他同事的特質...。」
4. 面試者內心評語: 這個人的確有做過這些工作的經驗,他是個可執行事情且“有想法”的人。

#直接殺球:看出來了嗎?雖然這邊我們簡化了情境,但是可以發現求職者是能夠先發球,去“間接引導”面試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將大範圍儘可能濃縮,抓住機會針對強項做具體介紹。如果你面試的是注重管理、整合能力高的PM職缺,在這情境中,潛在雇主多了對你這個“有想法”的印象,會讓別人對你的記憶點上升、信任度提高,甚至在最後薪資談判的籌碼也多了許多,因為你讓人感覺到不是只是工作的“手”,還是工作的“腦”。

------------------------------------------------------

所以,履歷是會連結到你未來的面試的。總結一下,我們拆解一下剛剛強化語氣過後句型的邏輯:

#Situation: Assigned to a dissatisfied customer. (面臨的情況對象)

#Task: To solve a technical program and a client issue. (具體的解決任務)

#Action: Pulled together a good team to solve the technical issue. (採取行動來解決)

#Result: Achieved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earned a contract extension. (取得的成果和好處)

現在,你可以先在Word中製作一個STAR表格,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你的所有工作經驗,每一段經歷都用STAR表格寫入,盡情描述。最後大膽的把每一段經歷減半再減半,盡可能每一段經歷不超過Word中三行字。記住STAR原則只是輔助“工具”,只要突出了重點,就不用拘泥於STAR的形式去刪改了。

我不建議花密集時間就把履歷全改好,反而每天花細碎的時間,來思考履歷修改,這種微習慣效率比較高。因為隨著你每天的心情、經驗衝撞,看事情的角度會不同,會寫出不一樣的語氣、句型陳述,然後慢慢累積它,不費力地就有一份很有價值、代表自己的兩張紙了。(這篇文章同步於:http://lynnihlin.blogspot.com/2017/01/iv.html)

大掃除系列隨著過完年結束了,下次聊聊LinkedIn這東西。

Happy Hunting!
Lynn


Tags:

About author
Writing from my experience to share ideas which helps you explore career mindfully to identify your uniqueness. Sharing inspiration, articles for ways to live your adventurous life while encouraging you to work intentionally. Lynn,從事跨國獵頭,私人職涯教練,有著一份需時常換位思考並穿梭於不同國家、文化、人之間共事的職業。 在這條道路上,與上千人的交流中,我的職業身份會認為我們都該用全球職涯、個人品牌的思維來經營自己,而精神上則該隨時保持“有意識地工作“去做選擇。 回歸日常,這邊是我心靈的喘息空間,透過經驗寫出合適方法,陪伴你挖掘自己的獨特性、表達自己,或是分享那些平時閱讀到的好文章,讓素未謀面的我們在這共勉之。 - 我的原創文章都會整理在Blog: https://lynnihlin.com (如欲轉載於其他平台,請先訊息告知) - 而推薦的選文都會在文章最下方列入轉載來源,可親自原作者的網頁做追蹤,支持原創。 - 因為職涯問題牽涉原因甚廣,無法單純在網路上作回答,請多包涵。
Lynn,從事獵頭&職涯教練,穿梭於不同國家與人之間。這是我的喘息空間,從交手全球上千求職者與客戶經驗中,用淺白方式寫出給忙碌職場人夠用、實用的資訊,轉化成你自己的工具。
View all posts